小伙懷疑自己有病1個月掛39個號,確診疑病癥,小楊是蘇州的一名大學生,最近一個月,他在學校附近的衛生院掛了39個號。第一次去醫院時,小楊沒有任何癥狀,只是突然想到患白血病去世的父親,打算求個心安。結果,血常規的某個指標稍稍偏離了正常范圍,從此,他就停不下來了。
小楊不是第一次這樣了,他從高三那年的秋天起,就對自己的身體變得格外關注。最初的焦點在消化系統,后來對頸部的淋巴組織也起了疑心,每周有那么一兩回,他要摸一摸男同學的頸部,對比一下是否不同。甚至有三四次,老師正講著課,他徑直跑出教室,到學校附近的醫院檢查去了。
小伙懷疑自己有病1個月掛39個號
大四開學前,他的疑病到達了極點。當時懷疑的是漸凍癥,先是感覺小腿變細了,后來又察覺到肉跳。聯想到漸凍癥的癥狀之一是肌束震顫,恐懼瞬間襲來。
小楊數次陷入相似的境地,只是擔憂的病種不盡相同,后來去精神衛生科看診后,他被確診為疑病癥。開始服藥前,他是抱著一些懷疑的。他愿意相信醫生所說,是心理層面的問題,但總還犯嘀咕,真的不是沒查出來嗎?服藥第一周,他發現好像肉跳的頻率降低了,第二周,一些癥狀消失了。他愈發認可醫生的診斷“精神類藥物是有效的,就驗證了確實是這方面的問題。
精神方面專家介紹,疑病癥,又稱疑病性神經癥,是指患者擔心或相信患有一種或多種嚴重軀體疾病,病人訴軀體癥狀,反復就醫,盡管醫學檢查顯示陰性及醫生診斷沒有相應疾病,也不能打消患者的顧慮,常伴有焦慮和抑郁。
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在遇到健康問題時,傾向于在網絡上搜索疾病相關信息。這也催生了“網絡疑病癥,人們傾向于關注嚴重的、罕見的疾病信息,把普通的癥狀擴大化,或者進行消極的非合理的解釋,它使人在網上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并且使人遭受焦慮等負性情緒的困擾。
疑病癥該如何治療?精神方面專家表示,在排除軀體疾病、診斷明確后,一般進行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
文章來自:梧州信息港,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