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毛孔堵塞起痘痘怎么辦?龍抬頭,農歷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我國農村的一個傳統節日,名曰龍頭節。民間又傳說這一天龍神會從睡眠中醒來,于是人們在那時就會焚香禱告,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這一天也稱為龍頭節和青龍節。

龍抬頭的說辭,來自古老的天文學,上古時代人們曾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星辰的位置,據此判斷季節。古人將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為二十八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稱二十八宿,以此作為天象觀測的參照.
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
民間,有剃頭死舅舅的傳說,在正月里一般不剃頭,人們更注重的是民俗在文化方面的傳承。當然,現在也不是十分講究正月不理發。頭發長了,也需要正常理發。二月二稱為龍頭節,以各種與龍相關的民俗活動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龍抬頭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傳說龍能行云布雨,消災降福,象征祥瑞。自古以來,人們在仲春龍抬頭這天慶祝,以示敬龍賜福,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但是,到了二月二,龍抬頭,剃龍頭的非常多,理發店人來人往,生意興隆,大家都為討個好彩頭。在二月二,如果是兒童理發,叫剃喜頭,長大后出人頭地,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如果是大人理發,是辭舊迎新,期望帶來好運,富貴發財,萬事如意。
龍抬頭時,在民間,人們有祭祀龍神的風俗,祈求龍王保佑,風調雨順,幸福安康。而且,在民間,還有多種多樣的民俗活動,祈福納吉。比較突出的是舞龍,龍抬頭,來舞龍,家家戶戶慶春龍。這時候,人們提前合伙扎制成一條舞龍。到了二月二日這天,大伙兒來到街上,一起舞龍慶祝,老老少少,大大小小,高高興興,快快樂樂。
二月初二這天,人們吃的食物,也與龍相關。比如,這一天人們盛行吃面條,吃面條不叫面條,稱作龍須面,吃豬頭稱作食龍頭,吃水餃,叫做龍耳或者龍角等等。還有很多與龍相關的美食,如米飯稱作龍子,吃春餅,把它們烙成龍鱗狀,稱作龍鱗餅,吃蔥餅,人們把它叫做撕龍皮。
另外,還有如果面條和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還有吃油炸糕,叫吃龍膽。是不是很有意思!在龍抬頭節清晨,人們把草木灰,谷糠等自河邊,井邊一路撒來,直接引到家里來,用灰自門外蜿蜓布入宅廚,并繞水缸一圈,這叫引龍回。
也有的風俗,人們先從家門口以草木灰撒一條龍到河邊,再用谷糠撒一條龍引到家,意為送走懶龍,引來錢龍,保佑風調雨順,人財兩旺。
文章來自:梧州信息港,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