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一病例高燒不退潛伏45天,什么是鸚鵡熱?浙江金華武義疾控中心發布消息,2023年2月以來,浙江金華武義縣連續報告了鸚鵡熱病例,經治療均已痊愈。疫情發生后武義縣疾控中心立即開展個案信息詢問,流行病學調查,環境標本檢測等應急處置工作。
據媒體報道,廣東一名62歲深圳市民突發高燒,同時伴有頭暈,乏力,四肢肌肉酸痛等癥狀。醫院給出的診斷報告是兩只肺感染,確診為肺炎,生病元兇是鸚鵡熱衣原體。今年1月初時,這位老人去了一趟花鳥市場,買回來了一只鸚鵡,1月底這只鸚鵡就死了,而人體一般通過吸入帶病禽鳥已風干的排泄物或分泌物等粉塵內的鸚鵡熱衣原體而感染。所以,鸚鵡熱衣原體在該病患身上潛伏40多天才引發高燒。
廣東一病例高燒不退潛伏45天
鸚鵡熱是鸚鵡熱衣原體所引起,是人類,鳥類及一些哺乳動物均易感的自然疫源性衣原體病,原是鳥類的特種傳染病,可傳播于人,主要是由排出衣原體的鳥類及其污染物引起人類感染的,也是典型的動物源性傳染病。最初發現本病多見于玩賞鸚鵡者,故命名為鸚鵡熱。
鸚鵡熱表現癥狀為畏寒,發熱,全身乏力癥狀病例,患者表現為劇烈頭痛,全身肌肉疼痛,而后出現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發紺,煩躁,重癥肺炎等,病程長,病情重,其中1例救治無效死亡。醫生表示,由于這種病比較罕見,一般的常規檢查很難檢測出來。重癥鸚鵡熱肺炎非常容易誤診,以致死亡率很高。所以患者如果有接觸活禽,或者養鳥等經歷,務必及時告知。
鸚鵡熱傳染源主要傳染源為鳥類比如鸚鵡,禽類比如雞鴨鴿子等。主要傳播途徑吸入感染的禽鳥產生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氣溶膠而感染,或者接觸傳播。鸚鵡熱主要臨床表現感染后發病快,表現為高熱,咳嗽,頭痛,肌痛,肺泡及間質混合型肺炎表現。重癥不及時治療可致死,即使是輕癥恢復也相當緩慢。
購買活禽時要保持距離,食用禽類時要徹底煮熟。若發現禽類出現鸚鵡熱癥狀應立即隔離,并及時處理病禽。若接觸禽類后出現相應癥狀,應立即就醫。
文章來自:梧州信息港,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