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國家與新冠的共存之路,女子感染新冠亂吃藥致肝衰竭,在日常討論里,一個政府應對新冠病毒傳播的政策常常被簡化為兩個極端二選一,但現實往往是各國政府在封控和放開之間尋找平衡點,一步步走向真正意義上的共存。
研究其他國家與新冠的共存之路,對我們有相當大的啟發。從過往一些經歷了全面放開的國家來看,實際上都曾經歷嚴控放松來回切換的過程。也正是經歷了這個過程,封控阻止傳播的效率很低成為各國共識。而最終選擇完全放開,實際上也是基于一定前提條件的。
6個國家與新冠的共存之路
首先,早期病毒毒性強疫苗尚未接種時期,嚴格控制疫情非常重要且必要。對于一開始就控制住病毒傳播的國家,英國議會報告將此稱為果斷而堅決的東方模式,而這樣的模式,在病毒傳播早期,有力減少了民眾死亡率。
如何通向共存,決定了數億人的命運。我們選擇了英國美國越南新加坡韓國澳大利亞這六個國家的研究論文政策調整統計數據等,看這三年期間它們的疫情應對,以及影響。
新加坡推出與新冠病毒共存計劃已近一年,但人們并沒有迎來一個無拘無束的節日。新加坡衛生部依舊限制餐廳堂食每桌不得超過五人,并根據感染情況,延后了夜總會等娛樂場所恢復營業的計劃。
那時候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新加坡居民接種了新冠疫苗,面對的病毒也是致病性降低的奧密克戎,絕大部份感染者無癥狀。等到新加坡真正意義上放開人們的生活基本恢復到疫情前,已是共存計劃推出一年后。
新加坡衛生部宣布當地進入了更安全的階段,除了公共交通等有限場景外,不再強制居民佩戴口罩;接種疫苗的入境者也不再需要做檢測。謹慎和反復貫穿大多數國家政府應對新冠病毒的過程,即便被宣傳為躺平代表的英國,在新冠疫情暴發后也經歷了三輪收縮與開放。
三年下來,大多數國家逐漸放松了管控,民眾在疫苗和感染之間建立了對新冠病毒的防御能力。通向群體免疫必然要付出經濟和生命的代價,但在不同階段做選擇,將決定代價有多少。美國的醫療基礎設施和醫療開支都是全球領先,但平均死亡人數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文章來自:梧州信息港,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