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查事件就是洗衣粉事件翻版,美要求暫停俄聯大人權席位,俄羅斯,薩達姆,委內瑞拉這三個產油國宣布,本國石油結算繞開美元改用歐元,動搖了美元的金融霸權,影響了美國金融資本家通過大量印鈔轉移本國通脹。當全世界都在觀望美國怎么處理這三個不聽話的伙伴,薩達姆成了殺雞給猴看的那個雞。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拿出一瓶白色粉末,告訴在座各國代表,這是伊拉克有化學武器的證據,為了拯救藍星和平,維護公平和正義,要求出兵伊拉克進行排查。起初大家并不知道瓶子里面到底裝的是什么,但是明白人只要深入想一下就會清楚,化學品本身具有腐蝕性,不穩定性等,一般都是處于實驗室的嚴密安防當中,接觸環境也均是橡膠手套下的真空無菌環境,這位國務卿竟然敢徒手拿起,相信瓶中必有貓膩。
當時懷疑瓶中是洗衣粉的梗還沒有流行,洗衣粉事件的廣為人知要對普京某次采訪中,當歐洲記者詢問普京,俄羅斯是否秘密地在吞并烏克蘭?普京答道,證據呢,拿出來讓我瞧瞧,該不會當年入侵伊拉克,美國國務卿拿出來的那個小瓶子吧,說不定里面裝的是洗衣粉。
布查事件就是洗衣粉事件翻版嗎?
美國打著懷疑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理由,悍然入侵,直到最后把薩達姆送上絞刑架,也沒發現化學武器的影子。歷史總是存在奇妙的巧合,為了抨擊前國務卿鮑威爾的公開詆毀,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這樣寫道,伊拉克當年根本就沒有殺傷性武器,美國在伊拉克花費7000億美元,造成幾十萬人口死亡,前國務卿鮑威爾應該對此負責,他讓美國陷入了戰爭泥潭,整個伊拉克戰爭就是一個騙局。
位于烏克蘭首都基輔西北方的小鎮布查,如今成為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烏克蘭政府軍重新控制該區域,烏克蘭軍方對外宣布,他們有照片和視頻證明當地有超過300名居民遭到了俄軍的殺害,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將這起事件稱為屠殺。來自烏克蘭政府的指控立即得到了西方世界的響應,歐美紛紛表示強烈譴責,德國表示要對俄羅斯發起新一輪的制裁,英國則表示要對這一野蠻行徑展開戰爭罪調查,而響應最為積極的莫過于美國。
布查事件曝光之后,拜登政府先是連番譴責,并揚言要跟隨國際社會一道對布查事件進行調查,而就在4月4號,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格林菲爾德在聯大會議上明確表示,要求聯合國大會暫停俄羅斯在人權理事會的席位。
中俄兩國都先后表態,必須對這起事件進行徹查,但是身為輪值主席的英國卻直接駁回俄羅斯的申請,美國則是直接宣布俄羅斯要對此事負責,從歐美的做法上來看,似乎他們并不希望知道真相,而是要俄羅斯能夠接受更多懲罰。很明顯,這就是伊拉克戰爭前洗衣粉事件的翻版。
烏克蘭危機持續到現在,不僅在戰場上開始陷入僵持狀態,和平談判也變得舉步維艱,俄烏每一次談判都要經歷許多波折,而且每一次談判達成的共識,都要遭到澤連斯基政府的推翻。
文章來自:梧州信息港,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