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從三方面探討瞇瞇眼爭議,一百年前瞇瞇眼就已經是辱華標志,近日,某品牌產品宣傳海報中,模特的瞇瞇眼等元素,備受質疑,電影《雄獅少年》,也因主要人物造型是瞇瞇眼的問題,引來爭議。與此類似的事件,一段時間以來不時引發討論。對這一類問題,應該如何看待?我們進行了一次圓桌會,也歡迎大家和我們一起探討。
一個基本前提是,不能讓西方塑造我們的審美。對于他們惡意的丑化和不懷好意的污蔑,要保持足夠的警醒并予以反擊。在歷史上,西方國家對于中國人就有傅滿洲查理陳蘇西黃這樣的刻板印象,瞇瞇眼甚至成了一種辱華符號。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尤其需要防止被這種歧視性的審美趣味給帶歪了。
從產品角度看,充分尊重受眾,才能贏得市場。
不管這家企業是否存在丑化國人的主觀故意,這件事本身反映的問題卻很真實,就是無論是國內外企業,還是藝術家,電影制作者,所播出的廣告,創造的作品,都必須有更成熟的受眾意識,既要對受眾的認知和審美情趣有所了解,更要尊重受眾所處的文化環境和歷史情感。畢竟,無論廣告還是藝術作品,一旦公之于眾,就必然被置于聚光燈下和輿論場中,就必然要接受來自各方的批評和審視。必須周全考慮主流文化,大眾審美和受眾心態,沒有這樣的受眾意識,輕則鬧個笑話,重則適得其反,徹底翻車。
我覺得這是品牌形象塑造和大眾審美的一次正常碰撞。消費品牌選擇模特是為了增加社會公眾對他們的好感度,他們可以引導公眾接受,但不能挑戰大眾的普遍審美。品牌選擇的模特,代表品牌的形象和價值,如果引起公眾不快,就會在市場上產生負面效應,將瞇瞇眼作為一種辱華標志,有著很長的歷史淵源。因此,瞇瞇眼某種意義上確實牽動了人們的民族情感。所以,當商家的廣告出現這一元素時,一個商業行為便引發了一場社會輿情。
需要注意的是,基于個人特征打造,用于商業宣傳的文化產品,應當盡可能考慮兩個因素。一是和產品氣質是否相符,二是大眾審美能否接受。無論是海報,還是視頻,做出來都是給人看的,那就需要兼顧大眾的審美意趣。以表達文化自信,傳播正能量為根本,根據市場反饋,不斷調整表達方式,宣傳內容,推出更多消費者買賬的文化產品,企業才有可能真正獲得市場的尊重。
包括模特的選擇,人物的造型等等,從審美的市場接受度上來討論,消費者作為受眾,有投好惡票的權利,這本身也是在給品牌以市場反饋。更多注重文化內涵和產品質量,才能更好贏得市場,也贏得認同與尊重。
文章來自:梧州信息港,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