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多肉】陶盆和瓷盆有什么區別?人們總是把瓷與陶相提并論而稱之為陶瓷,這種提法反映了陶和瓷都是火與土的藝術。由于陶器發明在前,瓷器發明在后,所以瓷器的發明,很多方面受到了陶器生產的影響。如人們對火的性能的掌握和對粘土特點的充分認識等。但陶與瓷無論就物理性能,還是就化學成分而言,都有本質的不同。
習慣上人們總是將陶瓷盆當成是一種盆,事實上陶盆是陶盆,瓷盆是瓷盆,兩者是不一樣的。說到陶盆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紅陶盆,其實紅陶盆只是陶盆中的一種;之前淘寶上很火的韓式花盆,其實也是陶盆的一種;言必稱過去的“瓦盆”比較好,其實還是陶盆的一種。比較簡單的理解就是陶盆的質地會相對粗糙,不光滑。
陶盆相比瓷盆最大的優勢就是透氣,不管是對種植新手來說還是種植老手來說,都比較有友好性,新手勤澆水不至于太出事,老手則能更好的控水養根。而對瓷盆來說,光滑的釉層存在導致盆和土的感覺就是分開的,只是單純的一個容器,少了盆、土的互動性,雖然這么說也有用瓷盆養得很漂亮的。
如果你現在還分不清楚陶盆和瓷盆有什么區別,那么就將陶盆和瓷盆升一下檔次變成陶器和瓷器,有什么區別,別人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陶器和瓷器的燒成溫度不同
原始瓷器從陶器發展而來,而兩者的區別之一就在于——陶器燒成溫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達到800℃以下,最高可達1100℃左右。 瓷器的燒成溫度則比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達到1400℃左右。陶器燒成溫度低,坯體并未完全燒結,敲擊時聲音發問,胎體硬度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鋼刀劃出溝痕。 瓷器的燒成溫度高,胎體基本燒結,敲擊時聲音清脆,胎體表面用一般鋼刀很難劃出溝痕。
陶器和瓷器的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燒成,瓷器則需要選擇特定的材料,以高嶺上作坯。燒成溫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溫度階段,則可成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燒成的。 高嶺土在燒制瓷器所需要的溫度下,所制的坯體則成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體,在燒到1200℃時,則不可能成為瓷器,會被燒熔為玻璃質。陶器的坯體即使比較薄也不具備半透明的特點。例如龍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殼,卻并不透明。 瓷器的胎體無論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點。
陶器和瓷器的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掛釉和掛釉的兩種,掛釉的陶器釉料在較低的燒成溫度時即可熔融。 瓷器的釉料有兩種,既可在高溫下與胎體一次燒成,也可在高溫素燒胎上再掛低溫釉,第二次低溫燒成。瓷器和陶器雖然是兩種不同的物質,但是兩者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如果沒有制陶術的發明及陶器制作技術不斷改進所取得的經驗,瓷器是不可能單獨發明的。瓷器的發明是我們的祖先在長期制陶過程中,不斷認識原材料的性能,總結燒成技術,積累豐富經驗,從而產生量變到質變的結果。
瓷器是從陶器發展而來的,可以說沒有陶器的發明與發展就不可能有瓷器。瓷器出現以后陶器還是在繼續生產,陶器和瓷器是各自獨立發展,并且從生活用品逐漸轉變為收藏藝術品。習慣上人們總是將陶瓷盆當成是一種盆,事實上陶盆是陶盆,瓷盆是瓷盆,兩者是不一樣的。說到陶盆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紅陶盆,其實紅陶盆只是陶盆中的一種;之前淘寶上很火的韓式花盆,其實也是陶盆的一種;言必稱過去的“瓦盆”比較好,其實還是陶盆的一種。比較簡單的理解就是陶盆的質地會相對粗糙,不光滑。
文章來自:梧州信息港,載請注明出處!